到達紐約的第二天,原訂要前往林肯中心、中央公園和自然歷史博物館,但這天狂風暴雨,只好改為室內博物館行程,先去Met大都會博物館,再去古根漢美術館。但遊客的想法都很一致,搭計程車到大都會門口,看著拿著傘的長長人龍,也只能硬著頭皮淋雨排隊。就連大廳的寄物處也等了近20分鐘。
New York City Pass包含Met門票,在諮詢台左側的售票台出示 CityPASS 套票,找 CityPASS 標誌,可以避免排隊。換完票之後,將領到的Met貼紙貼在衣服上,才能入內參觀。
City Pass也包含10種語言的語音導覽,建議租借,雖然手機download app也能聽導覽,但wifi連線不穩定,徒增麻煩。大都會美術館非常大,行前先參考官網的建議路線(ex.館長導覽 一、二樓)和地圖,事先安排路線,以免白費時間在找路。
帕修斯砍下梅杜莎的頭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,卡諾瓦的複製作品,原作在梵蒂岡。但此一版本,卡諾瓦修改作品的細節,讓此雕塑更為感情充沛。
東方風格的複雜木頭雕刻,體力不支所以放棄上去夾層觀賞,在樓下拍張照就繼續前進了。
Kongo Power Figure,這一區的雕塑充滿童趣相當可愛。
Queen Mother Pendant Mask: Iyoba,精緻的象牙面具。
屋頂上的木頭裝飾非常搶眼,不愧為世界級的博物館,展品多但不會繁雜,展區也各有特色。
來到Met的一大重點:The Temple of Dendur丹農神殿,羅馬時期的埃及神殿,1965年埃及致贈美國的禮物,以感謝美國拯救古蹟免於水淹危機。
水池上的一座埃及神殿,光線從旁邊的窗戶進入照亮這間展區,相當優美。
是這裡的重點展區,不可錯過~
正立面是原本位於華爾街的銀行,三角形的山牆和羅馬柱,古典優雅。
還有不少大理石雕塑點綴門面。內部可參觀,別忘了進去逛逛。
Studiolo from the Ducal Palace in Gubbio,乍看以為是木雕窗戶,但實際上是繪畫,有趣的視覺錯視。窄小的入口,有時得排隊才能入內參觀。
Valladolid cathedral的唱詩席。非常眼熟的展區,像極了Toledo大教堂裡的高聳金色柵欄。 兩旁鮮艷的旗幟,讓這裡加分不少。走到這裡,雙腿疲累,但勾起了二年前在西班牙的美好回憶,讓人精神一振。
武器展區,壯觀的盔甲騎士,彷彿回到中古世紀。
拿水壺的年輕女子Young Woman with a Water Pitcher,荷蘭畫家維梅爾的名作之一。左側的鋁窗帶進光線,女孩左手拿著水壺,右手扶著窗框。白色的頭巾、深藍色的洋裝、金色的水壺和托盤、和紅色的桌巾,鮮艷明快的用色是維梅爾的特色,此畫寧靜中帶著活潑,讓人忍不住細細觀看。
莫內 Bridge over a Pond of Water Lilies,1893年莫內買下吉維尼的房子,院子有個睡蓮池,1899年他開始繪製18幅的睡蓮與木橋畫作,最後完成了12幅。綠意盎然的院子,水面上木橋的倒影,畫面和諧且生機勃勃。
梵谷 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小麥田與絲柏樹,這年夏年對梵谷而言是最棒的夏天,小麥、罌粟花、絲柏樹和蔚藍的天空。他繪製了三幅相同主題的畫作,一幅是用蘆葦筆繪成,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,其他二幅是油畫版本,分別收藏在大都會及倫敦的國家藝廊。
上到二樓,繞來繞去沒找到蘇州庭園,後來發現在重新整修,不開放參觀,抱撼離開大都會。沿著5 Ave往北走,很快就看到造型特殊的古根漢美術館。
可惜今日的藝術吸收量已達飽和,不想再入內參觀,就在外頭拍張外觀,到此一遊便心滿意足,幸好City Pass除了古根漢之外,還能選Top of the Rock,不然就浪費了pass。至於內部的知名天井及藝術品,只能留待下回不知何時的紐約之旅了。
搭上沿5 Ave.往南的公車,準備到第五大道的商店逛逛。另外提醒一下,公車不一定會收現金,先買張Metro Card儲值之後再來搭公車比較保險。曼哈頓公車路線圖可至MTA網站下載。
Info
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:星期日—星期四, 10:00—17:30
星期五—星期六, 10:00—21:00
閉館前十五分鐘清場。
感恩節、聖誕節、元旦和五月第一個星期一關閉。
另外參觀大都會博物館後,即可享有修道院的同一週入場券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